绵阳师范学院

报刊:《绵阳师范学院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你我共努力 绿水青山长

    摘要:绿色,无公害、无污染,有利于世界和谐的行为和事物。绿色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圣火,传递着希望与和平;绿色是淤泥里的莲花,焕发出清新与活力;绿色,是文明的心脏,闪烁着光芒与华美。让...

  •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助推绿色教育发展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既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揭示了中国生态环境...

  • 环保, 资环学院在路上

    摘要:11月2日,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在我校大学生活动广场承办了“不忘初心跟党走,生态文明谱华章”大型文艺晚会。晚会主题紧跟十九大的精神与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人与自然: 绿色校园齐心共建

    摘要:人与自然协会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推崇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活态度,倡导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曾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社团,荣获“绵阳市高校优秀...

  • 逐绿之光: 初心永在 环保不止

    摘要:“逐绿之光”,由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实践部“萤火”团队发展而来,是一个致力于环保的志愿者团队,于2017年9月30日正式成立,并升为校级团队。目前团内有30余名成员,内部分有后...

  • 让蓝天常在 生活常青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优美环境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

  • 楼 兰 之 殇

    摘要:太阳升起,地上没有一丝影子。狂热的风,卷走最后的印记,蒸发的水,带走最后的呼吸,剩下颓唐的围墙只能孤单地屹立。这遥远之地,千里贫瘠!枯木相互搀扶,渴望爬起,松散的沙却没给它...

  • 共享单车 共享蓝天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共享资源泛滥的时代,现今多种多样的共享形式如春后雨笋般涌现,共享单车也正是乘着共享经济的东风而来。科技改变生活,共享单车能在短时间内掀起如此大的浪潮,足以证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逐绿之光: 初心永在 环保不止

   期次:第247期      查看:53   





  “逐绿之光”,由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实践部“萤火”团队发展而来,是一个致力于环保的志愿者团队,于 2017年 9月 30日正式成立,并升为校级团队。目前团内有 30余名成员,内部分有后勤组、网宣组、资料整理组以及环保活动组。此团队主要针对校内外环保问题进行宣传、支教、社区服务等活动。
  美丽校园的缔造者一直以来,该团队致力于整治我校环境问题,常常开展活动带动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草溪河在几年前还混浊不堪,如今已逐渐变得干净清澈。原因之一便是该团队面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环保,这一大校园环境问题得以引起重视,最后得以解决。团长邓诗韵表示,作为大学生,身体力行地做美丽校园的缔造者是件义不容辞的事。
  虽然该团队正式成立不久,但在建设美丽校园方面已有了初步的计划。针对寝室楼下垃圾难处理的问题,团队将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垃圾分类,并准备与“自然之旅”社团共同开展“环保校园行”活动,倡导垃圾的回收与处理。在如此多的环保行动中,美丽校园的建成指日可待。
社会环保的宣讲者每周“逐绿之光”团队都会走出校园,去往各大社区面向各个年龄层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做环保活动。环保课堂,以有趣的水资源净化实验帮助小孩子建立起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环保手工,带领孩子们一起参与变废为宝的动手实践,此外,他们还专门针对中老年人开展制作环保酵素(酵素的一种,是对混合了糖和水的鲜垃圾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棕色液体,具有净化下水道,净化空气等很好的环保效果)以及环保酵素的使用教学活动。
  针对孩子们所做的宣传和开展的活动,队员吕奉秀说:“环保要从根源做起,如果说先污染后治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正确的做法是要从下一代入手,增强小孩子的环保意识。”邓诗韵说:“小朋友接受环保知识很快,他们也愿意将所学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并且带动家人一起加入环保行列,这虽然是小事,但是大家一起努力,这就是环保的希望啊!”
“逐绿”之路的推动者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逐绿之光”从还是“萤火”的时候,就坚持着环保初心,在环保路上摸索前行,直至今天,他们仍在环保的路上。他们有信心与毅力建设学校环保事业,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成为环保的宣传者与参与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逐绿之光”团队会给学校带来更多的绿色风景。
  (大学生通讯社 周璇 张小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绵阳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283次访问,全刊已有200780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