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

报刊:《绵阳师范学院报》

版面新闻

  • 人物专版

    摘要:人物专版 编者按:她们都是绵阳师范学院 2018年度人物。她们有的人因为兴趣,选择多重挑战,不断刷新自己的标签,开启“斜杠人生”。有的人因为上进心,而选择充实自己,慢慢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从“米虫”变成“别人家的孩子”。有的人因为音乐梦想,选择拼命,宵衣旰食,音乐升本两不误,征服漫漫人生路。有的人因为创新,选择费心投入创新实践,给自己创造一个又一个机会,踏实走过人生每一步。 郭珏璇:因兴趣开启“斜杠”人生 斜杠,意为拥有多重身份,需要用斜杠将各种身份分开的人。我校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16 级学生郭珏璇就是一名这样的“斜杠”青年。志愿者/ 文学爱好者/ 创新爱好者/ 学霸等多重身份在她身上得到完美融合。   “我一直都很想做志愿者。”郭珏璇由衷地说。她第一年面试科博会志愿者未能如愿,第二年她便继续面试,最终才赢得了在科博会的现场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在科博会志愿服务经历中,有小朋友磕着了,她急忙上去安抚止血,虽然有些手忙脚乱,但这幅画面定格在她的脑海里,成为珍贵的回忆。   除了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外,郭钰璇也热爱写作。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文学底蕴使得她对文字的调遣得心应手,再加上 她勤于练笔,她的文学作品时常得到认可,部分发表在 《中国诗歌大典》《圣地花开》和《燕京诗刊》上。   郭珏璇与她另一个兴趣的相遇缘于一个偶然。“当时回家的车票买晚了,我就留在学校里参加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培训。”说起这件事,一抹笑容瞬间在她的脸上荡漾开。此后,一颗名为创新的种子悄然在她心里扎根。“智能机器人”是郭珏璇参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项目,在这之前还是创新小白的她通过咨询老师同学,选修一些与科技创新有关的课程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她也能活学活用,将创新的思维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融合,运用到科技创新之中。   她关注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她发现:“很多同学想要参加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却没有平台为他们提供模拟考试的机会。”她提出疑问后立马去寻找解决的方案,她想到设计出一个考试模拟平台,在平台上提供计算机、普通话、英语口语等模拟考试,以便大家考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她的奇思妙想帮助她摘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之果,她相继参加了校级创新创业大 赛、“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且都有不俗的收获。如今,她作为大三的师姐,带着师弟师妹做项目,更是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分享给他们。   郭钰璇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她连续四学期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获得国家奖学金、绵阳师范学院 2018年度人物称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 A 级证书、三好学生、学业先进个人等荣誉。成绩名列前茅的她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自律是第一要义。”手机让很多大学生变得浮躁,但郭钰璇不同,她每天都会给自己定好目标,她规定自己只有完成目标才能休息。因此,忙碌是她的生活常态。但学习、部门工作和兴趣难免冲突,为了使三者达到一种平衡,她常常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现在,为了一门心思地投入到学习与创新项目之中,她放弃了部门理事的职务,放弃了当班助的机会,当老师问她未来会后悔自己曾作出放弃的决定吗?郭钰璇如是回答:“会后悔,可我更明白什么是责任。做一件事如果不能做到最好,一方面亏欠了把任务交给我的老师,一方面也对不起我带领的学弟学妹。”因为在她眼里,“斜杠”不仅仅是拥有多重身份,还应该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大学生通讯社 杨子祎 王心怡) 徐萍: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老师你的字好丑呀……”“哎呀!体谅一下我这个大朋友好不好呀!”   “老师怎么还不下课呀……”“再不好好练琴就不下课了哦!”……零点五秒的鸦雀无声之后是断断续续稍显青涩的筝鸣,声乐的交替中,她在路上放下包裹,开始看着自己来的那条路。   徐萍,便是这堂古筝课的老师,已有两年教学兼职经历的她无论是面对稚嫩的孩童还是成年人,都能坦然自若。这样的坦然 自若也出现在了 2018年的四川省第六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中,她大放异彩,取得了优异成绩。   此次活动是全省 22所高校,28支代表队的 84名本专科学生同台比艺,徐萍在其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微课技能”一等奖、“器乐或舞蹈”器乐组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及“个人全能”一等奖等九项大奖。   对于徐萍来说,取得这样傲人的好成绩,并不容易。因为除了繁重的练习,她还要准备专升本的考试。“那个时候就是升本考试和比赛时间堆到了一起,所以要么放弃一个,要么就更加拼命。”在这个抉择中,徐萍没有退缩,她选择了拼命。   临近比赛的时候,徐萍每天凌晨 7点就在琴房习琴练曲,或是昨日刚习得的曲目,或是早已烂熟于心的曲谱,徐萍都得再奏上一遍。更为忙碌的时候,徐萍和朋友们吃饭都是在琴房里点外卖,就只是为了省下去食堂的时间,以便多练习几次取得更好的效果。高强度的练习一直持续到晚上 10点才会画上句号。而回到寝室,她又马不停蹄地准备专升本考试,常常到了凌晨两点,她还点着一盏孤灯看书复习。   好在老师的鼓励,朋友的并肩而战陪她走过了艰难的岁月。每晚老师会牺牲自己的时间,留下来加班,陪着他们练习。为了缓解学生们紧张的心情和疲惫的神经,老师每天都会发文章激励他们,有一篇文章这样写到:“这世上绝无完全顺遂的人生,所有你羡慕的人生背后,都有无数个迎难而上的瞬间,他们的人生也是在这正面反击中,从命运手里一点点夺回来的……”每当徐萍精疲力竭时,她就会想起这些话,于是她又重整旗鼓,在孤独和单调枯燥的日子里迎难而上,一跃而起夺回撰写人生的笔,到目前为止,她是成功的。   徐萍自八岁接触古筝,十年与之为伴,音乐给了她一副铠甲,亦柔亦刚,柔可为人师,刚能克时艰。“痛并快乐着”是她对自己的评价,那段充实而艰难的岁月带给她的更多的是成长,技艺上的成长与心智上的成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徐萍坦言自己的音乐之路漫长而辛苦,但对于音乐的喜欢胜于昨日,略匮明朝。所以她还会将她的音乐梦想装进行囊,用一颗坦荡而坚强的心,去征服漫漫人生路。   (大学生通讯社 李佳芯 谢明福 邹俊) 张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张丽,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2016级 2班学生。在过去的两年里,她用行动去验证了自己的座右铭:“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以求真务实,敢于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绵师的同学们树立了榜样。她曾多次获得学校专业奖学金,先后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九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国赛三等奖,其研究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可滑动插头的智能电插板》已结题,正在申报国家专利过程中。2018 年她和伙伴们完成的项目《智能导购车》在“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   当谈到对“创青春”的感受时,她表示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她遇到过很多困难,项目开展初期,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常常让她找不到研究方向;项目进入到中期,学业压力加大,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不断影响着她的情绪,让她感到心浮气躁,力不从心。好不容易到了项目后期,又遇到实物模型制作不易,资金短缺等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她每天奔走于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间,不断查阅资料,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做到不懂就问。比赛时,她把见到的优秀作品都拍了照,回学校后一个个认真观察,分析比较,查找不足。同时,她还去展馆学习新事物,了解接触国际创业实践类作品。“比赛过程中,我真的很累”,张丽感叹道。从比赛开始到最后领奖,她一直与团队伙伴共学习,共积累,共成长。   “如果没有团队队员们一起努力, 没有老师呕心沥血的付出,我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非常感谢队友们一路上的坚持,也非常感谢老师们无私的帮助与陪伴。”张丽说。在比赛过程中,队员之间的意见存在一些分歧,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项目做好。待大家冷静下来,队员们会从头梳理项目的方案设计,一点点商量, 然后慢慢改进,最终克服种种困难。   因为比赛花费了她很多时间,所以平时会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努力做到参赛与学习两不误,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全面发展。课余时,她会协助创新学院老师做一些辅助性研究工作,从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学到很多。“科研以勤为径,学海以苦做舟。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慢慢积累,点滴才能汇聚成海洋。”她说。她还用业余时间辅导中小学生写专利,指导中小学生参加省市级别的科创比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杨梨容老师说:“张丽是一个生活简朴,待人诚恳,学习刻苦的人。她拥有着很多学生身上没有的一种韧劲,拼劲。运气从来都是属于踏实能干的人,希望张丽同学一如既往,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运从来都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张丽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会停下脚步,用自己的创业历程、创业精神启发、鼓励和影响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   (大学生通讯社 吴国娜 杨睿) 唐华: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只米虫 当唐华站上 2018 年绵阳师范学院年度人物颁奖台;当她蝉联两年综测成绩年级第一……她已然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学霸红人”。而她却淡然一笑,说:刚入大学那会,我的梦想是做一只米虫。   是身边忙碌的室友让她陷入了沉思—— —别人为了竞选干部摩拳擦掌,自己正为吃哪家的外卖犹豫彷徨;别人为了进入组织部门争得头破血流,自己正抱着京东淘宝看得津津有味;别人翻看竞赛信息跃跃欲试,自己却连提笔都觉得累。   这样一比,她简直觉得自己—— —太 out了!这种认知,让她仿佛从混沌的黑暗里一下清醒过来。   随后的某一天,她特意化上精致的妆容,带上一份简历,拉上室友,风驰电掣地赶去了校学习部的面试。   “万幸的是,即使我有九十九分的不自觉,也至少还有一分上进心。”唐华说,身边的人都在忙,感觉他们很充实,自己再怎么懒,也不能表现得太闲。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米虫理想”被她渐渐抛在脑后。大学开始的第一个月,她便给自己定下小目标:当班委、入团学、参加比赛和不挂科。   如今,唐华已是传媒学院 2016级 2班学委、传媒学院学院 2018级 5班助班、校学生会副主席,获得各种大小奖近 30项,挂科记录为零。   成功的秘诀是靠平时的好习惯累积起来的。“课堂一定要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样课后也不用花太多功夫,期末复习也会省力不少。”唐华还习惯在学习上动用两种思维方式:集中式思维和扩散式思维,久而久之,她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她也是一个敢于挑战自我的人,经常积极参加一些校内外的比赛,甚至是自己非专业、非爱好的比赛。她坦言,参加比赛需要勇气,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了 N 次,那么第 N+1次就是成功的时候。”   长期以来,她坚持着这些习惯。2018年下半年,她大三,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2018年末,她又被评为了绵阳师范学院年度人物。她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校园,学校、学院相继邀请她去做演讲,她也因此收获了一大批小粉丝。   传媒学院 2018级 1班学生罗晶自称是唐华的小迷妹,“开始关注她,是因为她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一篇很棒的演讲,我觉得她很有气质!”当后来又得知唐华拿了国家奖学金,“崇拜感蹭蹭地往上涨。”   在室长程铃珊眼中,唐华是一位成绩优异并且思想独特的女孩。“遇到问题,她会用自己理性的思考,提出实用的建议。”程铃珊不由得赞叹,唐华的情商、智商都很高。   2018年末,唐华抱着鲜花和奖杯,站在绵阳师范学院年度人物的颁奖台上,听着台下隆隆的掌声,她终于意识到,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人,比做一只米虫,能得到更多的体验和价值。   曾经想做只米虫的她,如今只想做旁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就像现在一样。( 大学生通讯社 吴嶒)

绵阳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632次访问,全刊已有2018426次访问